首页 课程 资料 论坛
  • 水环境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

    水环境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一、

  • 小河道水环境修复很重要

     乡村是很多人生命的起点,乡愁的根基。很多人还记得家乡清澈、香甜的河水,河中游来游去的小鱼,想起来人仍充满无限期待,何时能够再重温这份童真?然而,乡村小河道一直被人们忽视,因此小河道水环境修复很重要。

  • 人工湿地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人工湿地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环境

  • 《水环境修复工程学原理与应用》

    《水环境修复工程学原理与应用》

  • 生物浮岛净水技术进行水环境修复

    现在,生物浮岛因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息空间、改善景观、消波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或因波浪的原因,难以恢复岸边水生植物带的湖沼或是在有景观要求的湖泊、河道等封闭性水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采用生态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水质恢复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生态途径,目前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被广泛应用。生态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生物浮岛,它包括微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平衡系统。城镇河道、湖泊由于空间和水位变化的限制,湿地技术的应用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人工生物浮岛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 水生植物在生物浮岛上的应用 水生植物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种类型。其中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其生产力可以超过陆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 这样的水环境水质是几级?

    不知道能否看到图片哦

  • 关于《湖泊和湿地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与管理指南》

    第一次在环保版发帖,就是求助,^_^,希望能有大大能帮忙,请问谁有《湖泊和湿地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与管理指南》这本书电子版啊,有的话请发下啊,我的邮箱scandl9906@163.com

  • 水环境原位生态修复黑臭泥水同步治理

          目前城市河流、湖泊整治中,注重清淤,堤岸绿化和截污等工程,而不重视底泥和水体生物原位修复,更不重视生态体系建立,这样导致城市河流、湖泊整治中边治边黑,边黑边治,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河流、湖泊水质和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传统的清淤技术:常规的清淤存在很多问题,淤泥清挖工艺落后,工程投资大,操作麻烦,清淤效率低;挖上来的淤泥含水率高,数量巨大,黑臭,运输和处置难;淤泥残留多,加上发黑的河水,污染负荷仍然很大,黑臭难解决微生物曝气技术;只是单纯注重水质的净化,未能解决底泥的内源污染及底泥修复,导致黑臭反复:需要使用曝气等其它设施,管理麻烦,维持费用大,一旦漏电或人为不确定因素,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投放液态的微生物易被河水冲走,需要长期不断投放,维持费用大且只能消化表层淤泥。       如何综合治理河流、湖泊现存的污染状态,恢复水环境良好的动态,是一个集物理、化学、生物、水文气象等系统性技术问题。动态水环境是一条环链,其重要环节是泥。解决泥中的污染因子,激活、恢复底泥微生物、生物体系,从而恢复达到河道、湖

  • 城市水环境修复与品质提升技术体系及案例剖析

    城市水环境修复与品质提升技术体系及案例剖析

  • 生态浮床与水环境生态修复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排入江河、湖泊的废水和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不断增加,而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引起地表水体环境的严重污染, 富营养化水域日益增多。 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系统原理,采取各种修复受损伤的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目前水环境生态修复的方法主要三种,即工程性措施,化学方法和生物-生态强化法。其中生态浮床技术植物净水工程的一种,是绿化技术与漂浮技术的结合体,植物生长的浮体一般是由发泡聚苯乙烯制成的,质轻耐用。岛上植物可供鸟类休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息环境,同时能吸收引起富营养化的氮和磷。与 人工湿地技术相比生态浮岛技术最大优点在于不另外占地,较适合我国大多数河流无滩涂空间利用的特点。目前已成功用于生态浮床的植物有: 美人蕉、旱伞草、 水芹菜、黑麦草、香草根、水稻、荻、香

  • 某别墅小区水环境设计构思

    某别墅小区水环境设计构思

    简单介绍一下工程概况(本案位于长三角)小区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水面面积7万平方米),容积率0.36,有独栋、联排和叠加三种形式。目前完成总平规划。因为小区周遍地势均较高,小区外东侧水系水位(下图荧光笔涂色部分)高于小区排水系统。因此被迫将小区与周围水系断开,排水系统通过提升市政管网。小区内水系发达,水面面积达7万平方米,估计水量10万立方米。初步计划形成小区内部的循环体系,循环方向见下图红色箭头。希望能通过生物手段形成小区自身的水质净化体系。通过机械手段来提高水体的含氧量和流速。向坛友们请教:1、衡量水体具备自净能力的指标有哪些?2、本小区水体体量能否具备自净能力?3、一般适用本地区的具备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已知的凤眼莲、芦苇、睡莲)4、上述循环方案是否可行?可有更好的方案?5、将进行水景设计的招标,请坛友指教需要控制的要点?6、可否提供有效的生物净化的措施或手段?最好能提供已完工的案例。

  • 水环境专业常用术语解释

    水环境专业常用术语解释来源:水环境研究所A氨氮(Ammonia nitrogen简称NH3-N) 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离子氨(NH+4)形式存在的氮,两者的组成比决定于水的pH值和温度,当pH值偏高时,游离氨的比例较高,反之,则氨盐的比例较高。水中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焦化、合成氨等工业废水,以及农田排水等。此外,在无氧环境中,水中存在的亚硝酸盐亦可受微生物作用,还原为氨;在有氧环境中,水中氨亦可转变为亚硝酸盐、硝酸盐。三种含氮化合物在水中出现的意义见下表。氨氮 亚硝酸盐 硝酸盐 意义+ - - 表示水新近被污染+ + - 表示新近污染,分解在进行+ + + 水以前被污染,已开始分解并仍有新污染- + + 水中污染物已分解,趋向自净+ - 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有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电极法和容量法。 B表面活性剂(Surface-active agent) 目前合成的表面活

  • 水环境有关的微生物及特性

    请教高手,这个题目怎么回答:水环境有关的微生物及特性 这是去年重庆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考试题,小女子实在不知如何解法,望高手支招,多谢多谢!!

  • 城市河流治理的水环境问题

    城市河流治理的水环境问题

    关于城市河流水环境修复的研究很少啊?能否给一点建议。

  • 引水冲污治理苏州的水环境

    1、引水的主要技术问题 1.1引水水源及引水路线的确定 苏州位于太湖流域的中心区域,以平缓的平原地形为主,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总趋势,其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湖荡密布。根据苏州地区的地形特点及水流特性,苏州市引水冲污的水源可为长江、太湖、京杭运河及阳澄湖。 长江最大洪峰流量为9.26×104m3/s,最小洪峰流量为0.462×104m3/s,多年平均洪峰流量为2.87×104m3/s.长江水量充沛,水质良好,自净能力强,长江江苏段水体水质基本在Ⅲ类以上。太湖流域面积达10000km2,湖面面积为2340km2,容量为50×108m3,多年来由于上游补给水不理想,加上沿湖城市污水排放失控以及周边农田使用化肥、农药造成近岸水域受到污染,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当然,若实施“引江济太”,则太湖水质可望有所改善。京杭运河的交通污染已不容忽视,再加上近年来运河两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运河成了城市的泄污通道,京杭运河苏州段的水体水质基本为Ⅴ类。阳澄湖位于苏州市东北面,水质较好,但进出阳澄湖的大小河道无以计数、难以控制

  • 水环境的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未来”在2002年9月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WSSD)上,水问题成为最热门的话题。早在1994年,我国政府就制定并发布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近年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问题,更受到了全球的极大关注。各国政府都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和对策,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治理水环境污染,解决水资源短缺、保证水资源的质量,以适应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 我国水环境的现状及污染情况 目前,我国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居世界第6位,但由于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人均水量仅为2400 m

  • 什么是“双碳”?水环境如何实现碳减排?

    什么是“双碳”?水环境如何实现碳减排?

  • 水环境传感器种类及原理

    水环境传感器种类及原理 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也是构成我们生活环境的关键要素。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存在一些缺点

  • 矿基生物炭:清洁水环境的未来

    矿基生物炭:清洁水环境的未来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水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水污染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点击加载更多

水环境修复

水环境修复专题,为您提供水环境修复相关的专业交流帖进行参与,欢迎您参与水环境修复 相关的专业交流讨论,更多水环境修复相关内容请访问

土木在线论坛

相关帖子

 

分享用户量

 

下载热度

 

生态恢复区

生态挡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