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资料 论坛
  •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现在有不少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讨论。有的公司大吹特吹“分子键合技术”,实际上是一种舆论公关。我们应根据中国的情况,依据土壤检测、分析报告,确定修复工艺,绝不能一律采用“分子键合技术”。分子键合技术是指分子,离子可通过两个电子形成共价键而结合在一块的分子或离子。分子键合技术是一种化学修复技术。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重金属离子进行转化,或者说降低毒性。到底效果如何,需要时间,有待长期观察、检测才能最后定论。必须指出:分子键合技术不是把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而是将重金属转化成危害性较低的形态,是一种形态转化。我从事环保工程设计27年,有自己的经验。我担心舆论公关、企业营销手段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误导。请大家一起讨论。我记得深刻的是,2008年,湖南一家造纸厂综合污水,处理量25000t/d,山东一家环保公司销售员说,他们采用新加坡的新技术,物化+氧化沟工艺,说二沉池出水COD只有50mg/L,全国都去参观,得到好评。厂长深信不疑。我跟厂长说,多个心眼,销售归销售,物化+氧化沟工艺是不可能达标的,出水最少COD在320mg/L以上,绝不可能是50m

  •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原位修复技术研究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原位修复技术研究[ 本帖最后由 colorful920 于 2010-12-24 11:53 编辑 ]

  • 固体所探索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新途径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迅速增长期,伴随着经济活动的过程,环境污染也在同步增长,如大量化工企业的排污和农药化肥的施用等,使得各地相继出现了严重的污染事件,土壤污染问题在日益显现,土壤污染面积在逐年增加。而一般的环境污染,不管是空气中的铅、汞,还是污水里的镉、砷,在逐渐沉淀之后,最后都会造成土壤污染。然而,科技工作者迄今还没有找到一种既经济、有效,又适合大规模土壤(场地)治理的修复模式,大多还处于实验室探索段。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所纳米材料研究室的科研人员最近研发出一系列兼具纳米尺度材料强吸附性、高比表面积和高活性以及微米尺度材料抗团聚、易分离和可稳定循环利用等特性的新型微/纳结构材料,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渗透墙反应修复等技术提供了新型吸附剂和投料。 这种微/纳结构材料是通过纳米尺度单元(如纳米管、纳米片及纳米颗粒等)按照一定的规律组装成的微米尺度结构材料,既保持了纳米材料高比表面积与强的吸附特性的优点,又克服了纳米材料在使用时结构不稳、易团聚的不足。科研人员通过以下方法获得了不同的微/纳结构材料:一是基

  •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研究

    据最新媒体报道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的农田面积持续扩大,著名的陕西凤祥血铅超标事件、湖南浏阳镉中毒事件和贵州汞中毒事件等,都是由重金属污染造成,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富山县流传的骨痛病,就是由于当地居民使用了含镉大米和饮用了镉含量超标的河水而引起的,几乎同一时期,也在日本,熊本县的居民由于使用了被汞废水污染的水产品,导致该流域上万人患中枢神经病,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扩散性、覆盖性。当前形势下,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及特点 水乃生命之源,土是立国之本,土壤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是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在天然环境下,几百年时间才能生成1厘米厚的土层,其更新周期十分缓慢,通常被认为是不可再生资源,但也是众多污染废弃物残留的主要介质之一。随着近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土壤中沉积了越来越多的废弃污染物。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处置以及矿产开采等,都会带来土壤重金属污染。从化学

  •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对策

    论文导读::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了城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及生命造成威胁。文中分析讨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人体健康的途径,并从环境化学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污染治理的对策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关键词: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污染治理 引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从18世纪以来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如今随着各国工业迅猛增长,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数目和规模均不断扩大[1]。而城市环境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复合生态系统。目前,城市人口剧增,人类活动频繁污染治理,使得组成这个环境的水、空气和土壤时刻处于被污染的状况之下,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国论文网。所以,建设一个绿色健康的城市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 城市土壤是指受多种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原有继承特性遭到强烈改变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0cm的城区或郊区土壤[2],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3],也是城市赖以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大量的重金属随着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进入城市土壤中,便造成

  • 重金属污染水域的植物修复

    作者:漆文光一、植物修复概述 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是利用绿色植物来转移、容纳或转化污染物使其对环境无害。植物修复的对象是重金属、有机物或放射性元素污染的土壤及水体。研究表明,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可以净化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因而植物修复是一种很有潜力、正在发展的清除环境污染的绿色技术,也是一门正在崛起并涉及土壤学、植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环境工程等多门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它具有成本低、不破坏土壤和河流生态环境、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植物修复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性课题。[2]二、植物修复机理1、修复类型 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是指通过植物系统及其根系移去、挥发或稳定水体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或降低污染物中的重金属毒性,以期达到清除污染、修复或治理水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目前按其机理可分为植物挥发、植物吸收和植物吸附。[3](1)植物挥发

  •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导读: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日前在北京举办了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交流会,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的代表就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成都新朝阳公司研发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产品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重点交流。 日前参加北京举办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交流会的专家认为,这个技术是一项重大突破,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应加快推广应用。2014年将在相关区域进一步做好试点遴选,加大试验示范工作力度。

  • DB43T 1165-2016 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标准

    DB43T 1165-2016 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标准

  • 我国主要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

    论文导读:般将城市划分为若干功能区,在各功能区内随机布点,注意避开污染源。土壤采样大多采取多点混合法,即一个地方采3-5个样品(一般为边长1米的正方形区域的中心及四个顶点),就地混合为一个样品,保证单个样品重约1-2公斤。主要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关键词:城市,土壤,重金属,综述 1、采样与测定 一般将城市划分为若干功能区,在各功能区内随机布点,注意避开污染源;同时考虑地形、气候等的影响,对某些部位多设采样点,加强采样。免费论文参考网。采样时,尽可能使用木头或塑料工具,避免金属工具直接与样品接触,对样品造成污染。土壤采样大多采取多点混合法,即一个地方采3-5个样品(一般为边长1米的正方形区域的中心及四个顶点),就地混合为一个样品,保证单个样品重约1-2公斤。采好的样品带回实验室,置于通风处自然风干,去除石块及植物根叶。用“四分法”取部分土样,用石英研钵进行研磨,过塑料筛,装入塑料袋,备用。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可采取不通的方法,但必须按照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方法、材料、步骤进行,同时每若干测定样品间(如10个)需插入标准样(如GSS系列

  • 藻类对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

    摘 要: 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利用藻类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 因其有效、 低廉和环保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介绍了藻类修复重金属废水的应用概况, 总结了多年来在藻类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途径、 耐受机理、 生物吸附机制、模型解释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时指出了当前在这些方面尚存的不足, 并就今后继续筛选、 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对重金属高耐受、 高富集性藻类, 进一步探求修复机理以及野外应用方面的研究。

  • 土壤重金属污染隐蔽持久 浅析24字防治修复方略

    土壤对重金属污染没有自净能力,反而有累积性、隐蔽性、持久性等特性。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修复难度大、成本高、时间长,因而须有正确的思路和技术路线图。因此,本文提出摸清家底,效法自然,需求导向,保障健康,用好政策,创新模式等24字方略。土壤重金属污染隐蔽持久 浅析24字防治修复方略 汞、铬、砷、镉、铅等都是重金属;因

  • 重金属污染物与环境(浅谈)

    重金属污染物与环境(浅谈)

  • 蚯蚓吸收重金属 土壤污染修复手段“各显神通”

    与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相比,作为环保“三大战役”之一的土壤污染防治任务更加艰巨。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获悉,土壤污染防治法则已列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即将出台。 蚯蚓吸收重金属 土壤污染修复手段“各显神通”

  • 《重金属铅、锌、镉、铜、镍污染土壤原地修复技术规范》

    重金属铅、锌、镉、铜、镍污染土壤原地修复技术规范

  • 贵屿电子垃圾处理对河流底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

    论文简介:以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处理场为对象,主要研究了电子垃圾场附近河流的底泥和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底泥和土壤中Cd、Cr 投稿网友:wanyanlp0211 上传时间: 2013-08-03

  • 重金属污染有哪些六大危害?

    重金属污染有哪些六大危害?

    重金属污染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 重金属污染的最大特点是重金属在环境中不能降解,只能迁移。 也就是说,一旦水或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水和土壤就无法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消除重金属,同时由于重金属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体内的重金属会积累 ,它们肯定会使有机体产生变形或引起突变,最终导致生物灭绝。 重金属对人体的另一危害是它们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鱼虾的长期暴露于重金属含量高的环境中会导致体内重金属的积累,一旦被人体吸收为食物,一段时间内的积累将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伤害。 铜(Cu):金属铜的毒性很小,但是铜化合物会引起中毒。 当人体中的铜含量超过人体的100至150倍时,它会引起诸如肝炎坏死和溶血性贫血等症状。 临床研究发现,许多癌症患者的血清铜和血清蓝花青素显着增加。 对种植园工人进行了详细的抽样调查,他们在葡萄中喷洒了硫酸铜作为杀虫剂,发现这些人有广泛的肝脏损害。 误食大剂量的铜制剂会立即引起流涎,恶心,呕吐,溶血,黄疸,肾功能衰竭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中毒症状。

  • 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将出台

    一个为期5年的重金属污染整治计划即将出台7月9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重金属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上公开表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下称《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按程序报经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同时,周生贤透露,《规划》将完善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监管体系,包括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等三大体系。 重金属污染事件的高发势头,让各界对即将出台的《规划》充满期待。但也有学者对《规划》的效果持观望态度。 同济大学环境管理研究所所长杨海真对记者直言,重金属污染严重根源于环保部门的监管缺陷,《规划》并非根本解决之道;还需建立追究问责制,将环境责任落实到各级环保部门,加强已有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方能达到目的。 防治三大重点 记者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了解到,在不久前该协会召开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环保部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办公室主任张嘉陵透露了《规划》的部分内容。 首先,《规划》的对象被划分为两类:第一类:铅

  • 粉煤灰改善土壤污染与重金属吸附的研究与应用

    粉煤灰改善土壤污染与重金属吸附的研究与应用 一、引言:

  • 基于土壤重金属生态修复的社区花园植物景观设计

    基于土壤重金属生态修复的社区花园植物景观设计

点击加载更多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专题,为您提供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相关的专业交流帖进行参与,欢迎您参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相关的专业交流讨论,更多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相关内容请访问

土木在线论坛

相关帖子

 

分享用户量

 

下载热度

 

地下室橡胶止水带

地下室 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