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资料 论坛
  • 改革让基层水利活力无边

    乡镇水利站是基层水利工作的管理和服务主体,直接关系着水利事业的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改革包括农村水利在内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县乡机构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逐步深化,特别是乡镇涉农服务机构撤并、裁减,人员分流,基层水利站建设受到较大影响。同时,基层水利站普遍存在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人浮于事、经费紧缺等情况。汪恕诚部长在2005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强调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后,基层反响热烈,纷纷加大了改革力度。乡镇水利站的出路何在?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增强基层水利的活力?本报今日刊发关于张家港市乡镇水利站建设的报道,供大家借鉴研讨。 张家港市,一个因拥有长江天然良港而高速发展的新兴县级市,去年上交国家各项税收168亿元,名列全国县级市第一。就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苏南城市,曾经红火一时的乡镇水利站也经历着计划与市场经济碰撞的洗礼,面临生存与发展的考验。这里的水利人凭着负重奋进的张家港精神,在阵痛中寻求良方,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拓宽工作领域、增强自身经济实力、谋求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搞活基

  • 【分享】关于农村小型水利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供大伙参考——关于农村小型水利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 探讨:乡镇水利站体制改革

    和各位水利战线的朋友探讨一下乡镇水利站体制改革的问题:主要探讨乡镇水利站人员管理权归属 归乡镇 还是归属区县 请各位发表看法和观点

  •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改革与发展

    当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正处于改革时期,以下是俺的一点个人观点,欢迎各位讨论。深化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改革的几点意见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中下期以来,水利系统开始全面推行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相继建立了质量监督机构,制订了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和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发布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等一些规章、规范性文件,修订了建设工程验收规程,明确规定了未经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等级核验或者核验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水利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2000年1月,国务院颁发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一次以法规形式提出国家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水利工程一般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等公益性作用,其工程质量涉及安全、环境保护等公众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一方面,应加强政府监督,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另一方面,工程质量监督自身也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不断改革、完善,工程质量监督只能行使本应由政府行使的

  • 浅析税费制度改革后农村水利工作的开展

    关于农村税费改革“两工”的取消问题,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笔者就下一步如何适应这一政策,并有效开展农村水利工作,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农村税费制度的改革,将引发水利劳动积累工实现形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即由以前的国家规定变为农民自发组织。这就要求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发挥村民委员会的 职能作用,坚持一事一议,整个农村水利工作以发展农业、稳定农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引导,做好宣传,激发农民自觉投劳投资、治山治水、治田 治路、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进入21世纪,农村水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抓住当前的 有利时机,认清形势,制订目标,实施跨世纪农村水利工作战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要从花费很大精力去层层组织发动转移到抓规划、抓政策、抓 法制、抓引导、抓服务上来,从注重规模声势转移到更加注重实效、注重质量上来,从以往只讲投入、不讲产出转移到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上来。笔者认为主要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搞好规划,明确目标 制定规划时,要认真贯彻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和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从单纯为农

  • 推行水利改革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近几年来,国家对水利改革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三中会议决议已对水的管理体制提出具体要求:“改革水利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污染的积极性”。党的十六大更明确把“三农”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是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的关键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具体表现到水利上首先就是进行水利改革,改革现行的水利体制已势在必行。水利改革近些年来也已频频见诸报端,全国不少地方也已推行开来。但是具体到我县及到我市来说,这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怎样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使农业增产,让农民增收,是现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2002年我县在**乡进行了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即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具体做法是: 一、明晰产权 组建水利服务中心 首先要明晰产权,组建水利服务中心,实现与政府的彻底脱钩。服务中心是在民政或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租赁经营的民办非企业法人实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实行中心经理负责制,内部为企业化管理,

  • 关于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改革的探讨

    1 引言据统计,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已经建成小型水利工程2 000万处,这些工程设置对防旱抗灾、改善农业条件以及促进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与分户经营的模式存在着一些矛盾,影响了其效益的发挥。继续完善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模式,以进一步适应水利事业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 我国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2.1 产权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主体一直是国家和集体,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没能对产权进行明晰。一部分工程划归为个人使用,而还有一部分属于集体管理。80年代以后,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主体中,在国家和集体之外又出现了群众投资的方式,投资渠道广泛。从政策上来讲,水利设施应该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规定,但是因为产权一直没能明晰,导致国家作为投资主体之一,却无法直接受益,真正的受益方是集体或群众。此外,由于没有针对性的政策依据,水利部门难以实现具体操作。许多水利工程一直由群众免费管理和使用。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拍卖后,购买者不主动按照合同

  • 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摘 要:针对目前水利工程制图教学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教学对象的层次结构,对教学内容提出了调整意见,并且对教学环境、方法等提出了改革措施。 关键词: 工程制图 教学改革 课程 1 教学对象的层次结构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本。由于农业院校的特点和性质,以及全国各省市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因此几年来我校新生的入学成绩相差教大,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结果是学生的层次结构落差较大,一方面是部分高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另一方面多数学生还处在高考后的放松状态之中。而水利工程制图课程通常在大学一年级开课,因此对组织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程开课时,教师要考虑到各种消极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上课前与辅导员老师联系,对学生的原来学习情况有基本了解。在上课初期就要进行细微观察,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利用和发挥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对学习有主动的参与意识,要正确引导学生逐渐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同

  • 上海金山区小型农村水利改革初探

    一、金山区推行农田灌溉承包经营的有利条件 1 1996年,金山区被国务院列入全国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按照水利部建设节水增产重点县的要求,结合金山区节水灌溉的实际,以节水、节能、增产、增收为目的,通过节水灌溉骨干工程、三高粮田、农业综合开发及水利示范区建设,在4个农业项目区、2个节水灌溉示范区和15个大田粮食作物区,新建了砼低压输水管道450km、衬砌明渠274km,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2.38万亩,干支渠衬砌化管道化1957km,占全区干支渠2318km的84.4%。 2 按照市水务局的部署,从1990年金山进行灌溉泵站技术改造。十年共完成泵站改造561座788台套,占灌溉泵站总数854座1052台套的75%。泵改前泵站的综合装置效率为38.4%,能耗为7.07kmh/ktm,泵改后泵站的综合装置效率为53.86%,能耗为5.05kmh/ktm,达到并超过部颁标准,形成了以灌溉泵站为中心,以地下渠道、衬砌明渠为主体的小型农村水利体系,为农田灌溉的承包经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通过农村水利的建设和灌溉实践,金山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灌溉服务体系和灌

  • 浅谈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1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 1.1水利用率还是很低的 我国本就是一个水资源较为稀缺的国家,同时水利用率又是很低的,其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灌区水利用率低。在我国农村的灌溉工程中,保证工程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主要的载体就是灌区末端的渠系和相应的面上配套工程,在这上面却也是存在着明显的问题的。末端渠系的管理工作对于群众的利益是有着直接的影响的,在我国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产权仍然不够清晰,平时也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维护,这就导致了渠系存在着严重的淤积和破损问题。当灌溉需要用水时,用户就会各自拨沟放水,浪费了很多水资源,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平均灌溉水利用水约为0.85,而我国只有0.45,并且小型水利设施的利用率又是要低于国有水库的;(2)饮用水工程的水利用率低。现阶段,我国在农村已经建立了大量的供水设施和饮用水设施,但其却普遍存在着管网漏损量大和利用率低的问题,管材质量偏低,设备存在着严重的老化问题,自来水也几乎都成为了“直肠水”。 1.2对工程设施的管理能力较差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我国对农村水利设施的资金投入水

  • 关于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改革探讨

    引言 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是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简称水工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它除直接分析确定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指标(如正常蓄水位、装机容量等)和效益指标(如保证出力、发电量等)、工程安全和造价外,还要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提供正确合理的基本设计数据。据此不难看出,本课程在水工专业培养目标(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它是水工专业必修课之一。 但从我院教学实践来看,水工专业的学生似乎并不看重该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水工专业的学生,只对相关的力学及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等课程感兴趣,而对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则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果差。一般都是等到学习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时才认识到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重要性,结果因基础不牢而捉襟见肘。再深人一层分析,造成这种教学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固然有学生认识上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更重要的方面,还在于课程自身存在的课程

  • 税费改革后的平度市农村水利建设的几点经验

    平度市农村现有小型水利工程45231处,其中小型水库100座(小一型水库10座)。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传统的小型水利工程建管模式已不相适应,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水利工程建管体制,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 农村税费改革应结合本地实际,全面理顺农村分配关系,规范农村税费制度,合理减轻农民负担,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其主要内容是“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具体包括:(1)取消统筹费和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性基金、集资。(2)取消屠宰税。(3)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4)调整农业税。(5)调整农业特产税。(6)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 改革对现有农村水利建管模式的挑战 日前,税费改革已全面推行。改革后农村水利建管组织方式将随农村“取消两工”,改变以前主要依靠政府命令的方式,变为对群众的引导为主;以前农村水利建管主要融资渠道“以资代劳”的投入机制将不复存在。随之许多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农

  • 我国水利工程投资运行市场化改革的探讨

    水利是国民 经济 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利工程是抗御水旱灾害、保障水资源供给和改善水环境的重要物质基础。水利工程按照其社会属性一般分为三类:纯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水利工程。我国大多数水利工程为纯公益性水利工程,是指仅仅具有社会服务和管理功能,提供的是社会效益的水利工程,如防洪工程、排涝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等,这类工程不能通过市场经营得到直接的经济回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 发展 ,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短缺、人员臃肿、管理粗放等问题日趋突出,导致了大量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积病成险、效益衰减,不仅影响着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正常发挥,也给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因此,加强我国水利工程市场化改革符合当前国务院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要求,对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水利工程投资运行的特点 1.提供公共服务。

  • 浅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1 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适应形势的发展。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前提是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陈腐观念,将原有的计划经济、商品经济的完全依赖计划,依赖行政命令的思维方式转变过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优化配置资源和优胜劣汰的要素贯穿于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特别是在水管单位内部的供水生产、水产养殖、水力发电、库区旅游、水土资源等生产经营实践中,严格按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要求,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强化成本核算,合理确定价格,严把产品质量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在重视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生活水平。一定要深刻认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根本内涵,要明白“市场经济没有眼泪”的道理。 通过改革的手段,彻底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观点、方法,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制定切合实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形势,用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 (一)水利面临的新形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必须看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

  • 核心论文期刊水利改革发展对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需求分析

    核心论文期刊水利改革发展对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需求分析 一、中国水利发展转型的必要性 1、中国的水问题正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变化 从中国水问题的现状特征及未来发展态势的角度出发,新形势下,水利发展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如下挑战。 1.1各类涉水制度在实施中存在潜在的矛盾冲突 如何有效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是当前及未来的重大挑战。随着该制度及其他相关涉水政策的执行,各种制度和政策间的冲突将不断显现。未来时期,迫切需要大力提升水资源领域的科技发展水平,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和促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另外,需要对各类制度和政策进行综合评估,以及合理的安排和调整,以避免管理成本的提高

  • 浅谈县域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阜蒙县位于辽西低山丘陵区,已建的小型水利工程星罗棋布,但由于工程管理相对滞后,使现有工程得不到正常维修养护,效益衰减,有的工程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带来极大的隐患,如不尽快从管理体制上解决根本问题,巨资小型水利设施将流失,因此,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1.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1.1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县域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水利事业发展,坚持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狠抓防汛抗旱,千方百计扩大农业灌溉面积,使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了县域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建设累计投资4.91 亿元,兴修蓄、引、提、排等兴利除害各类水利工程4517 处,而小型水利工程数量占总数的99.9%,县内除1 座大型水库2 座中型水库外,建有小型水库18 座,塘坝143 座,方塘103 座,机电井3624 眼,灌溉站31 座,水轮泵站1 座,自流引水16 处,潜流55 处,人畜引水、防氟改水井518 眼,抽水站5 座。县域有效灌溉面积2.83× 104hm2,占耕地面积的6.9%,其中节水灌溉

  • 农田水利体制改革与水利基础建设的矛与盾

    在2002年水利部就针对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对水利体制改革进行探索,事隔4年,全国改革成功者少之又少,往往是地方财政富余者成功,但以农业为主地方财政差的却是候年马月之事?

点击加载更多

水利改革

水利改革专题,为您提供水利改革相关的专业交流帖进行参与,欢迎您参与水利改革 相关的专业交流讨论,更多水利改革相关内容请访问

土木在线论坛

相关帖子

 

分享用户量

 

下载热度